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举行了首次的军衔授予仪式,地点设在了的怀仁堂。根据军衔的高低,十大元帅是首先接受授衔的,接下来是大将、上将等,以此类推。为了提高效率,周恩来总理决定将每十名军官分为一组进行授衔。尽管如此,授衔仪式还是从下午五点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八点多才结束。
黄火星,江西乐安县人,1909年出生。在他七岁那年,由于战乱和天灾,家庭被迫逃难。逃难途中,母亲生病去世,父亲无力承担医药费,只好将黄火星卖给了陶瓷厂当学徒。黄火星因此与父母永别,开始了艰难的工厂生活。厂里的工作条件极为恶劣,黄火星每天都要面对高温炉火和老板的打骂。他感到前途茫然,心情沉重,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1929年,黄火星结识了工友余金德,余金德不仅有文化,还满口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与余金德的交谈,黄火星开始接触到新思想,逐渐对工人阶级的解放产生了浓厚兴趣。余金德是的一员,经过他的启发,黄火星开始觉醒,并且积极参与反抗厂老板的剥削。1929年端午节,他参与了领导的雄黄酒罢工,工人们经过一个多月的斗争,最终获得胜利,极大鼓舞了黄火星继续革命的信念。 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黄火星的军旅生涯逐渐展开。他曾在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参与了多次艰苦的战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火星加入新四军,在敌后坚持抗日斗争,并屡次带领部队打击日伪军,取得显著战果。抗战胜利后,他参与了解放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黄火星和其他将帅一道,出席了新中国的首次军衔授予仪式。然而,由于工作安排问题,黄火星的名字没有在最后一批中被念到。他在台下等了很久,心情逐渐变得焦躁。周恩来总理注意到这一情况,主动上前询问。黄火星告诉周总理,他觉得自己的名字可能被念错了。经过核查,工作人员才发现,是由于同名的黄火青将军没有参加授衔,才导致了这个小误会。周恩来随即要求为黄火星补发命令状,黄火星也满意地走下了主席台。 黄火星将军的为人,不仅体现在他的革命精神,还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1970年,黄火星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住进北京医院。得知消息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医疗组全力为他治疗,黄火星深受感动,并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恢复。 黄火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年的艰苦生活到后来的革命战斗,他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仅是一位革命的英雄,更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