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2.9%和10%,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98.17亿元,同比增长86.4%,增幅排名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虹口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其中,建工集团、上勘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安路科技等15个项目(个人)荣获市科学技术奖,原思标物获市产学研优秀项目一等奖。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源于1946年成立的“材料性能实验室”,是原国家机械工业部从事材料技术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99年改制为科技系统市属国有企业,成为以工程材料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为主,并从事先进材料产品经营的转制科研院所,2022年10月改制为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虹口区重点企业。
公司紧紧围绕“国之大者,国之重器”的发展战略定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面向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聚焦先进金属材料、高分子及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增材制造技术、消能减振技术、材料检测评价等专业领域以及压电陶瓷材料、声学超构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新材料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高技术产品开发。
上海材料研究所围绕民用航空、建筑桥梁、集成电路、轨交等领域,大力推进各类研发项目的落地和成果工程化应用。积极开展金属阻尼材料、超纯净金属、高强韧钢的研制与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搭建完成声学超构材料应用技术创新平台和试制平台,面向民用航空、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建筑和能源电网等领域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及示范应用研究,建立三个民机材料及应用评价联合实验室,在新型复合材料开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材料检测评价与失效分析等方向攻关,实现了多层压电陶瓷驱动器全流程工艺贯通,研制的高性能多层压电驱动器主要性能指标可对标国外产品,高温压电陶瓷在核电站、燃气轮机等场景获得应用。自主开发的阻尼器、支座、端盖、减摩板等产品在重大工程建设、国防军工、核电等领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公司依托丰富的学会、标委会、期刊、会展和培训等行业资源,集聚材料理化检验、无损检测、失效分析及安全评估、消能减震、增材制造、航空材料检测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向社会、行业提供专业科技服务,持续扩大行业影响力。
上海原思标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是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主营范畴包括毒品等管控物质标准品研发、推广和销售,分析检测(含司法鉴定),信息技术以及系统平台建设等。
作为公安科技企业,原思科技积极投身公共安全前沿科技攻关和应用实战推广,为上海城市安全治理和美好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形成了系列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并形成影响力。企业先后入选上海市重点企业、上海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市虹口区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市虹口区科技小巨人工程等。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上海市司法鉴定行业先进团队等。
为我国禁毒科技发展持续赋能。公司制定了发展多样性导向合成、不对称催化合成等策略,研制出7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纯标准品,获得国家标准物质认证5项,全年为全国580多家单位提供了13000多瓶标准品,有力支持了涉毒案件侦办、成瘾机制研究、麻精药物研发等。同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预测出14种衍生物的滥用风险,获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采纳后于2024年7月1日实施列管。
为我市新型犯罪打击治理提供支撑。依托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虚拟货币犯罪、医保欺诈等新型犯罪高发态势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并广泛开展应用。构建的易受骗人员画像筛查等模型成功关联涉诈案件近360起,开发的虚拟货币违法犯罪分析研判平台支撑了我市4起涉虚拟货币案件侦办,搭建的医保欺诈检测模型支撑了“度拉糖肽”专项打击工作,获得实战部门高度评价。
科研团队荣获多项荣誉奖项,培育了一支学科交融、优势互补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2024年团队中1人入选“虹口工匠”,2人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含培育专项)。公司获得虹口区“百强科创及成长型”企业、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中国感光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虹口区人民城市贡献奖先进集体、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2024年度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一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分子与材料创新的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制造独角兽企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承担单位。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哈佛医学院等国内外顶尖高校院所,产出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超百项,实现“生物混动”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及工艺的产业化落地,是国家认定的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相关科技成果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汇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上海蓝晶生物制造研发中心坐落于虹口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具备年筛选百万菌株的高通量菌株研发、数字化发酵放大、化学提取技术、自动化材料研发、高通量分析检测等核心技术,立足于上海,辐射长三角及全国,并积极融入全球竞争。
蓝晶微生物致力于以合成生物技术助推农业、环保、医疗健康等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已成功实现 PHA 多生菌脂、肥料增效剂、土壤改良剂等多项创新产品的产业化落地,赋能数百家国内外企业客户。
合成生物技术,相较于传统化学合成方法的高能耗、高污染及原料不可再生等,展现出了显著优势。蓝晶微生物作为全球第四家掌握工业化生PH技术的企业,成功打破了美国、日本、韩国在该领域的垄断。2024年蓝晶微生物获国家卫健委食品可解除认证,成功成为全球唯一可在中国、美国及欧洲市场销售PHA原料的企业。
蓝晶微生物“多生菌脂”作为国内唯一脂类农用生物刺激素在土壤改良、盐碱地修复、农作物增产方面得到广泛认可,在上海、江苏、云南、青海、新疆、黑龙江等地大田及经济作物种植中表现优异,得到了一致认可,为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农业发展、土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抓手。
2023年1月,蓝晶一期超级工厂BioFAB1 试车成功,成为国内独家可大规模量产PHA多生菌脂的企业。目前工厂已投产 PHA 多生菌脂产能 4 万吨/年,聚谷氨酸6 万吨/年。BioFAB1在产线全局以及每一个生产环节中采用了前沿性设备和技术,打造了一座”绿色工厂”。厂房的整体布局设计成“U 型”,在拉近了各个生产单元空间距离的同时,使整体运营效率大大提高。在不同车间,蓝晶微生物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磁悬浮、中水回用等,尽可能地降低了产品生产所消耗的能耗与资源。实现“生物合成+清洁能源”战略,打造示范性的合成生物学 “零碳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