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获悉,由山东大学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部门组建的国际团队,在淄博小高遗址发现了距今9000年的炭化小豆遗存,这一发现较此前国内同类发现提早约4000年。
从红莲湖的休闲盛景,到马踏湖的生态富民,再到淄河的产业赋能,这场河湖之变,既是生态保护的实践,更是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的动力,“水清岸绿业兴”的画卷正在淄博大地徐徐铺展。
近年来,市妇联以妇女解忧议事会为抓手,推动基层治理巾帼力量持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妇女解忧议事会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吸纳2 5万余名妇女参与,年均开展议事活动1 5万余次。
面对秋收“拦路虎”,淄博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联动企业、合作社与农技人员,打出机械抢收、科学烘干、分类施策的“组合拳”,更以专业的农机服务护航,全力推动秋粮应收尽收、安全归仓。截至10月11日,全市秋
10月11日,全省奶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淄博市召开,16地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共5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
近年来,淄博市积极探索“琉璃+研学+旅游”创新发展路径,释放出无限活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艺创作、数字展厅与研学旅游实现深度交融;研学基地与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协同共进,共同构建起沉浸式的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塑强“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落实取消图书借阅押金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
从“吨粮首县”到“建筑之乡”,再到“中国膜谷”,三张名片的更迭见证着桓台县的沧桑巨变,更折射出淄博化工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战略转型的辉煌历程。
全国牛市震荡之时,淄博凭什么“牛”势不减?答案藏在淄博市高青县——这座黄河过境47公里的小城,用20年时间把黑牛养殖到14 5万头,把全产业链产值做到近百亿元,让“黑牛+奶牛”成为乡村振兴最响亮的“双
近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2024年度全国主要粮油和特色作物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榜单”。由山东农业大学与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山农28”小麦品种,继2023年2月首次入选全国
“淄博琉璃从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它的材料多元性与丰富表现力,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淄博琉璃,值得被更多人重新看见。”10月10日清晨,正与团队筹备直播的“00后”匠人孙启烨坚定地说。
10月10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淄博市调研“三秋”农业生产工作,强调要坚决扛牢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责任,抢抓农时、科学施策,抓实抓细“三秋”农业生产各项工作,全力保障秋粮丰收到手、秋播种足种好。
10月2日,淄博站落客平台一名准备进站乘车的男性旅客突发癫痫,倒地不起并伴有抽搐症状。危急时刻,车站工作人员和民警、物业志愿者迅速联动合力救助,最终使旅客转危为安。
10月9日上午,淄博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三秋”农业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并接续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淄博市相关工作。
10月4日,在山东中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环境)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班对即将出口喀麦隆的制药用纯化水设备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确保产品的纯化精度、运行稳定性等核心性能符合行业最严苛标准。
入秋以来,淄博市降雨天气格外频繁,“秋汛”态势已然形成。而气象预报显示,10月10日至12日,淄博市还将遭遇中到大雨天气。“收不了、种不上”,成为秋收关键期的严峻挑战。
在微短剧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琉璃奇缘》以“16集×12分钟”的轻体量,在爱奇艺等平台掀起一场关于非遗传承的文化风暴,叠加余温未散的淄博烧烤现象,“到淄博看琉璃吃烧烤”成为新的网络热词。
国庆、中秋节长假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部署,全市公安机关大力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全警全力、坚守岗位,严密落实各项安保维稳工作措施,保持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结束,8天长假受文旅市场活跃、秋收农忙及货运高峰等多重因素影响,淄博市主要高速枢纽、景区、商超及农村地区交通压力显著增大,加之持续降雨,道路交通安保任务艰巨。
机器声此起彼伏,流水线平稳流转。这个假期,当多数人沉浸在休闲时光中时,淄博市众多工业企业依然稳定有序地进行着各项生产活动。